“一有啥事,打个电话就有人上门,平时也总来关心我生活上有什么短缺的,就跟家里人一样。”家住鼓楼区中央门街道新门口社区的特殊困难老人宣爷爷独居在家,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以及乐亲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助老员经常上门探访,让他感觉晚年生活并不孤单。
这是我市鼓楼区开展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服务的温暖缩影。
近年来,鼓楼区聚焦破解老龄和养老服务发展痛点难点堵点,动员社工、网格员、护理员、老党员、楼栋长、志愿者和小区物业等多方力量,并将养老服务组织2586名护理员和133个养老互助时间平台志愿者纳入探访队伍,织密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网。
更安心:“云”守护为特殊困难老人筑起安全网
家住四卫头小区的申永英今年81岁,是一位独居老人,身体欠佳,频繁住院。宁海路街道山西路社区将她放入第一批30户毫米波雷达安装名单中,力求全天候保障老人居家安全。
3月25日上午,社区毫米波雷达系统管理员刘尹收到申永英24小时内未检测到行动的报警提示,5分钟后,网格员拨通了申永英的电话,确认老人的身体情况。
“我最近心脏不舒服,正在住院检查,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我感到很安心!”申永英说。
除了使用毫米波雷达,2023年4月,宁海路街道在全市率先试点“智能水表安全守护行动”,通过安装智能水表,结合“数治鼓楼”平台,实现对独居、空巢老人居家安全的实时监测和快速响应,探索出“技防+人防”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智慧守护新模式。
“预警信息生成后,网格员需第一时间与老人或子女电话联系,了解水量异常原因。若电话未接通,社区会立即启动应急联动,网格员联系物业协同上门查看,必要时联系公安、消防破门救助,确保老人安全。”宁海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唐棣介绍。
去年8月,该街道康藏路社区网格员通过智能水表预警发现一位80岁独居老人用水量异常,及时上门查看后发现老人因中暑倒地不起,立即拨打110和120将老人送往医院救治。
“我们将持续深化‘困难老人守护’场景建设,探索与水电气讯党建联盟对接,综合用水、用电、用气等数据,提升预警准确性,不断扩大守护覆盖面,加强多方力量整合,提高处置效率,以‘数治+协同’格局,合力将养老保障工作做实做细。”唐棣说。
更暖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承诺必达”
“每天,一个电话就能送餐上门;每周,在家就能享受助老员带来的健康检查;每月,还能接受专业医护人员提供的健康义诊服务……对我这样的独居老人来说,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真暖心。”80岁的宣爷爷动情地说。
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
3月27日,家住中央门街道天正和鸣社区的魏奶奶在家摔倒,老人第一时间给乐亲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助老员打去电话,助老员立即上门查看。当时老人的子女没有时间陪老人去医院,在社区协调下,助老员用轮椅带着老人去医院接受了检查。
“我们承接了中央门街道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工作,目前,每月探访人数1543人,涵盖1385户家庭。”乐亲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田玲介绍,为了让探访工作顺利开展,中心跟街道、社区多方沟通,收集老人需求和痛点难点问题,把这些老人的需求和探访工作紧密结合。
养老服务做好“兜底”,老人生活才能“有底”。
去年上半年,江苏23.6万名特殊困难老人被纳入定期探访关爱机制。同时,我省还采取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方式,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医助洁、紧急救援等服务,与探访关爱服务相结合,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鼓楼区积极行动,既要有服务,更要服务到位。比如,中央门街道开展“邻报备”养老服务,以独居老人为关注重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报备渠道,实现家属、社区与老人之间紧密联动。
“我们自主搭建线上线下‘一体’报备渠道,整合社区微信群线上报备、电话报备以及现场报备等3类模式,及时掌握独居老人出行动态,精准提供服务。”中央门街道民生保障办负责人李昊炜介绍。
遍布社区的养老护理员,更成为特殊困难老人的“好帮手”。
北京西路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韩雪十年如一日,凭借丰富经验练就一双“慧眼”。70岁的丁文庆老人血糖不稳,韩雪发现他爱吃稀饭,建议改吃杂粮馒头,血糖逐渐恢复正常;谢秀珍奶奶血压波动伴乏力,韩雪建议住院检查,最终确诊肾炎并得到及时治疗。
更舒心:家庭养老床位让老人“居家享老”
3月17日清晨,鼓楼区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的家床管理员赵丽早早赶到所服务的社区,为3位家庭养老床位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近年来,鼓楼区聚焦精准、专业、全时、普惠、产业化等工作目标,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老人掏一点”方式,为特定老年人住宅环境设施进行“类机构”改造,持续开展多样化多层次适配上门服务。该区对服务对象的家庭设施和床位进行必要适老化改造,满足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安装必要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和智能穿戴智能感应、远程监控等电子信息服务设备。
记者了解到,融合医疗、护理、家政等服务,将生活照料、个人护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和远程监测等多元化专业服务送到老年人家中,满足老人居家享老需求,目前,鼓楼区全区已建成家庭养老照护床位4529张。
“我们结合平台数据沉淀形成的老人基础数据库、探访关爱数据库、智能呼叫数据库和区街社管理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上线居家养老‘14助’菜单式服务模块,优化流程,实现了线上线下‘探访+关爱’‘服务+需求’的有机统一。”鼓楼区民政局局长陈昕说。
截至目前,鼓楼区已累计为4.7万多名重点困难老人提供上门探访超105万次、电话探访121多万次,短信提醒达112万多条。
前不久,在2024年度全省老龄和养老服务工作优秀案例评选中,鼓楼区申报的“打造重点困难老年人‘探访+服务’体系品牌”案例,获评“全省养老服务工作十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