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彩网

图片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竞彩网 > 专题回顾 > 2019年清明文明祭扫专题 > 媒体报道 >


用“无形之手”引领生态葬新风尚

发表时间:2019-03-28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南京日报记者 梁圣嵩 马道军 南京日报通讯员 胡静

清明节临近,记者325日从南京雨花功德园获悉,该园生态节地葬销量已占其全部墓穴销量的70.2%

江苏省殡葬协会会长丁盛清说:“这个比例之高,不仅在南京、江苏的墓园中闻所未闻,在全国各地的墓园中也是闻所未闻。” 

近年来,作为一个经营性墓园,雨花功德园积极践行移风易俗,用市场的“无形之手”推行节地生态葬,探索出一条“为子孙节约土地、为企业提升效益、为顾客提供满意服务”的丧葬新路,取得了社会、企业、顾客三方面诉求有机统一、同步实现的良好效果。连续几年,该园每年接待前来取经交流的外地同行均在100批次以上。 

态度坚定,在生态葬推行艰难时信心满满 

早在2003年,雨花功德园即着手推行节地生态葬,走在全省前沿。当时,该园开辟了一处占地近200平方米的桂花林,作为集体树葬的骨灰安放地。 

推行之初,虽然有政府多项政策支持,但传统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推行效果不理想。“我们园推出节地生态葬的最初几年,市民对这种安葬方式很难接受,磨破嘴皮,每个月能卖两三个就很不错了。”该园工作人员回忆,当时人们普遍表示,这是最后一次送别亲人,一定要“体面”。

困难面前,雨花功德园管理层并未退却,坚持认为这条路“必须走”“能走通”。

必须走”的理由之一:企业也要承担社会责任,雨花功德园要主动作为,为子孙后代节约土地;理由之二:雨花功德园和其他墓园一样,也将面临一个问题——土地总有卖完的那一天,管理者必须着眼长远,为企业将来的发展预留空间。 

为什么“能走通”?“我们坚信,节地生态葬是殡葬改革的必由之路,市民迟早会接受,而且时间不会太远。”雨花功德园经理叶正生说,人们的观念必将改变,将会认识到他们所看重的“面子”也就是逝者的尊严,绝不在于墓地占有多少平方米的土地,相反,选择节地生态葬,体现了为子孙后代节约土地的情怀,是社会责任心的体现、高素质的体现,因此更有尊严,更会得到社会的尊重。

办法多多,点点滴滴想到客户内心深处 

推行节地生态葬,要移风易俗,要改变人们几千年承袭下来的丧葬观念,光有“想法”不够,还得有“办法”。 

近年来,雨花功德园在这方面创意多多、办法多多,点点滴滴都想到了顾客的内心深处。 

该园从做好服务入手,于2012年推出“雨花功德园——您身边值得信赖的百年生命礼仪服务专家”全程一条龙品牌服务。几年来,在由市殡葬管理处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调查中,该园的服务满意率均居全市经营性墓园首位。 

通过精心设计与改造,雨花功德园园区变得干净整洁、绿草遍地,人们所到之处,看到的功德园既是墓园,也是公园。这种公园式环境,彻底颠覆了“阴森森的”这一人们对传统墓园的印象。

该园推出的节地生态葬不仅文化品位高,种类也很多。功德园的节地生态葬有墙壁葬、生态葬两大类,为了让人们有更多选择,两大类又细分成约10种。其中,墙壁葬有知青苑墙壁葬、军魂园墙壁葬、功勋世家墙壁葬、红星世家庭院式墙壁葬等;生态葬则分成独立树葬、集体树葬、音乐水葬、雨花石葬、花坛葬等。

该园还十分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2015年,雨花功德园为园内70多位英烈的墓碑增设二维码,市民用手机扫一扫,就能登录“英烈纪念堂”或园区网上祭奠系统,浏览英烈事迹,在网上完成祭扫。近年来,该园再推“3D生态云葬”,40平方米区域就可达到过去近1亩(约667平方米)土地的安葬量。 

今年清明期间,雨花功德园还推出了“数字化生命遗产库”。叶正生说,该园目前是华东第一家数字化生命遗产库,首批入库的是三烈士墓。按照计划,数字化生命遗产库项目将作为雨花功德园小型生态墓量身定制的配套产品,充分节约空间。   

生态葬为墓园节约了土地,也为顾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亲民价格。“生态葬的价格从1000多到几万元不等,比传统葬式价格便宜多了。”叶正生说。 

柳暗花明,生态葬受青睐,墓园开发寿命延长 

雨花功德园的坚定“想法”、种种“办法”,终于换来柳暗花明。 

早在2011年,雨花功德园推出节地生态葬又一新方式——墙壁葬时,销售人员发现,购买的市民明显增多了。2016年,该园节地生态葬销售量达1153个,占其全部墓穴销量的67.5%2017年销售1069个,占比60.7%2018年再创新高,销售1126个,占比达到70.2%。 

家住河西的李先生,父亲90多岁了,不久前跟家人商量后,前往雨花功德园为父亲选择了墙壁葬。“刚开始也犹豫,心里压力不小,一方面担心对不起老父亲,另一方面也担心亲戚朋友说闲话,说我舍不得花钱。”李先生说,“后来到雨花功德园看了几次,发现这里环境建设得这么好,墙壁葬的设计文化品位也很高,完全能体现对逝者的尊重,这才下了决心。” 

在我们这里选择节地生态葬的市民,大多文化素质很高、经济条件较好。”该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不久,有一位八旬老人被家人带着来挑选墓地,老人在园区看了一圈,当场就订了墙壁葬。老人说:“百年后选择墙壁葬,节约了土地,也算是自己为子孙后代最后做的一点贡献了。”这话让现场工作人员感动不已。 

雨花功德园负责人表示,幸亏推行节地生态葬,让墓园的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否则墓园的墓穴今年将全部卖完,只能选择闭园。由于推行节地生态葬,雨花功德园的开发寿命将至少延长36倍。

企业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作为,也可以同时成为提升自身效益的有力抓手,这是我们的一个体会。”该负责人表示。 

南京日报记者 梁圣嵩 马道军

南京日报通讯员 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