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行集体生态葬公祭
南报网讯(通讯员 黄隽 胡静 记者 马道军)今天上午,我市200余名市民代表在雨花功德园思园广场举行生态葬公祭仪式,祭奠长眠的上万名生态葬逝者,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生命回归大地,骨灰融入自然”。据了解,让逝者长眠在树木、花坛、草坪下,与大地融为一体,这是一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利国利民的举措。
从2005年开始,全市各大陵园都开辟了生态葬区,推出花坛葬、树葬等生态处理骨灰葬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上万户家庭为逝者选择了生态葬,其中仅长眠于雨花功德园的生态葬逝者就有9000多名。
“中国古代一再讲‘厚养薄葬’,就是希望死人不要和活人争地,因为土地就这么一点点,最后必然伤害的是这个社会,从他的心里来讲,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办事,让活人有一个祭奠、寄托哀思的地方就行了。”著名媒体人、市民代表吴晓平说。
吴晓平说,他的岳父岳母等5个亲人的骨灰就安葬在思园,看到这里这么美丽,以后自己“身后事”也会选择树葬的方式。
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此次举行公祭活动,是为了引导文明、健康、符合时代特点的方式,达到祭祀亲人、传递亲情、寄托哀思、抚慰生者的目的。
随后,5位逝者家属将扎有丝带的骨灰坛集体放入穴位中。他们轻轻抛撒泥土与花瓣,盖上“勿忘我”生命花盘,花盘上的“勿忘我”寄托着家属们无尽的哀思。
市民王先生将老父亲安葬于功德园思园花坛中。他说,父亲活着时就说,逝者不与活人争地,这是利国利民利子孙的事。
当天,这5名选择“不留碑、不留灰”生态安葬形式的家庭,现场一次性领取了2000元奖励。
据了解,为进一步倡导生态葬,从2012年11月起,市殡葬管理部门在全市8个经营性公墓分别推出“不留灰、不留碑、不留名”( 简称“三不留”)的树葬和花坛葬,费用全免。2014年年底,我市又推新政:凡在市属8家经营性公墓选择“三不留”生态葬者,给予每户一次性1000元的奖补费用。但这项政策并未得到积极响应。
考虑到市民的接受程度,从2015年开始,市殡葬管理部门对“三不留”生态葬奖补政策作了调整:凡在我市14家经营性公墓选择不留灰、不留碑“两不留”生态葬的逝者,一次性给予每户奖励1000元。
今年,我市殡葬部门再次加大生态葬优惠力度,凡南京市户籍人员或驻宁部队现役军人逝世后,在本市经营性公墓内选择不留灰、不立碑“两不留”生态安葬的,免除实施生态安葬所需落葬服务费用,同时给予一次性奖励。选择使用可降解骨灰盒的,按每具骨灰2000元给予一次性奖励,不使用骨灰盒的,按每具骨灰3000元给予一次性奖励。
根据殡葬部门统计,南京目前已经有5300多户家庭为逝者选择了“两不留”生态葬式。“相信随着市民观念的慢慢转变,今后选择生态葬的人数会越来越多。”该负责人表示。